花莢脫落是大豆種植過程中的一個嚴重問題,如何加強管理,減少花莢的脫落,是大豆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。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大豆開花結莢期的管理技術有哪些,供種植大豆的朋友參考。
一、在大豆開花封壟前中耕
大豆開花后即進入營養(yǎng)生長和生殖生長交錯并生的時期,這時氣溫高,光照強。植株生長速度快,在高肥水地塊極易形成“徒長型”,而倒伏減產。
因此。要在大豆開花封壟前中耕,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透性,利于根系發(fā)育,增加側根,使個體發(fā)育和群體結構相適應,達到植株健壯發(fā)育,抗旱、抗?jié)场⒖沟?、增產之目的。
二、大豆開花期要保證足夠的水分
大豆開花結莢期是營養(yǎng)生長和生殖生長最旺盛的時期,也是植株干物質迅速積累、葉面積系數顯著擴大的時期,如果水分不足,植株就會出現萎蔫現象。
此外,豆莢的大量形成必須有足夠的水分,這時期澆水可增產15%~30%。灌水方法以溝灌為好,小水溝灌至土壤濕潤即可。
三、及時、適量追肥
開花結莢期追肥,對以后增花保莢、減少脫落,提高產量效果明顯。在大豆初花期(長勢差的提早、長勢旺的延后),每畝追施尿素5~10千克。
如果土壤供肥力強,植株生長健壯,應少施或不施,以免引起植株過快生長,造成倒伏或增加花莢的脫落。
配合花期追施氮肥,葉面噴施磷、鉀肥和硼、鉬等微肥,具有更好的增產效果。
四、嚴格控制噴藥量與濃度
大豆在開花期對外界環(huán)境的抵抗力很弱。此時噴施化學藥劑會殺傷花粉,傷害柱頭,使花蕾脫落,秕粒增加,通常導致減產10%~15%。
如在花期發(fā)生病蟲害且必須用藥時,最好選在下午4時以后進行,并嚴格控制用藥量與濃度。